-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9:07 点击次数:81
昆明机场的一块广告牌,让网友集体患上“找茬后遗症”——画面中女士点赞的手掌上,第六根手指像是对这个魔幻时代的无声嘲讽。当广告公司轻飘飘抛出一句“AI生成的,已整改”,无数打工人却从这句话里品出了熟悉的味道:这剧情,像不像上周你把Excel公式错误归咎于“系统自动更新”时的样子?
人类职场甩锅史,本质是部技术工具迭代史。二十年前,一句“电脑中病毒了”能搪塞所有文件丢失事故;十年前,“临时工操作失误”成了万能挡箭牌;如今,AI成了新一代背锅侠。广告公司的回应堪称职场兵法典范:既彰显技术先进性,又暗藏免责话术。只是明眼人都知道,真正该升级的不是AI算法,而是某些人“既要省成本,又要零风险”的贪婪逻辑。
当人类试图让AI背锅,往往会遭遇史诗级翻车。毕竟AI不会像市场部小李那样,在晨会上声泪俱下:“虽然H5页面是AI设计的,但我通宵监督它迭代了18个版本啊!”反观人类,早把甩锅炼成独门绝技:一份错漏百出的方案,经手人越多,越容易成为“薛定谔的锅”——所有人都声称“看过”,但所有人都“没注意”。这种集体心照不宣的默契,AI再迭代十年也学不会。
米其林大厨追求“镬气”,职场老炮修炼“锅气”。某互联网大厂流传着经典案例:当AI客服误把客户骂老板的留言发到全员群,实习生小张一句“这是在测试AI舆情应急系统”的神级操作,不仅让危机变成绩效,还顺带混成了AI伦理监督员。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:在职场,真正值钱的不是永远正确,而是能把事故讲成故事的话术,把黑锅炒成金锅的火候。
仔细看那根多余的手指,它何尝不是当代打工人的生存图腾?有人用它多接一个需求,有人用它多指一条明路,更多人用它比出第101个“老板英明”的手势。当AI还在纠结该画五根还是六根手指时,人类早进化出了第七感——能精准预判该为哪个锅鞠躬尽瘁,对哪个锅视而不见。
AI能一夜之间生成八百张设计图,三分钟写完年度总结,甚至把老板的饼画出3D效果。但最终决定让六根手指登上广告牌的,始终是人类的火眼金睛——虽然偶尔选择性失明。这或许揭示了职场终极真相:当AI把正确率卷到99%时,人类终于发现了那1%的蓝海——毕竟没有错误,哪来甩锅的艺术?你看,连缺陷都是我们留给自己的生产资料。